香港人聞油色變,經常以為走油就是健康。其實每人每餐可使用2茶匙油,讓身體吸收足夠的脂溶性維生素A、D、E、K。另外,很多人認為經常進食高膽固醇的食物會令血膽固醇提升。但其實罪魁禍首是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。【on.cc東網專訊】近年愈來愈多人着重健康飲食,但普遍市民卻不懂選擇「好油」,甚至誤以為「走油」最好。4位來自各界的專家最近組成「食油與健康關注委員會」,於10月對1305位市民進行一項有關食油健康認知的調查,平均每人答錯一半題目,最多人誤以為花生油含膽固醇,達78%,亦有高達68%人估計的每日直接食油攝取量少於標準一半,營養師指出若攝取量不足,會阻礙身體吸收脂溶性維他命。是次調查發現港人對食油知識不足,例如橄欖油一直被視為較健康的食油,54%人就誤以為橄欖油的卡路里最低,其中一名委員,食物安全中心項目諮詢成員趙國邦解釋指,所有油的熱量皆一樣,「食得多都係會肥」;而所有植物油皆不含膽固醇,油脂經腸臟消化後才會變成膽固醇。另一位委員營養師陳國賓指,有不少人聽信椰子油較為健康,因此「當咗食物咁進食」,反而攝取過多脂肪,不少具一定消費力的中年女士或慢性病康復者亦曾中招,嚴重者更因此肚瀉。另外,有68%人認為成人每日最佳直接食油為2至4茶匙,陳指根據美國農業部建議,最佳攝取量應為5至7茶匙,調查中只有15%人答對。他續指,平日接觸不少家長煮菜完全不用油,甚至讓子女直接食未煮熟的菜,但脂溶性維他命要先被油脂溶解,才能讓身體吸收。陳指,「萬年油」容易出現氧化物,市民每隔2至3個月應更換油種。英國皇家化學院院士梁嘉聲則指,煉油工藝對食油質素的影響比產地更大,建議市民以食品安全質素認證為選擇指標,如ISO9001、ISO22000。
- 高飽和脂肪的食物:肥肉(牛肉、豬肉、羊肉)、帶皮的家禽、全脂奶品、豬油、朱古力、棕櫚油、椰子油等
- 高反式脂肪的食物:烘焙的食品(脆餅、餅乾、蛋糕、甜甜圈)、油炸食物、氫化植物油、起酥油等
所以,下次要知道如何讓心臟食好D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