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國際動物權益組織發現,本港連鎖超市仍販賣籠養雞蛋,養殖的雞場環境惡劣,恐增散播病菌的風險。本港市面上的雞蛋一般不會列出生產模式,令消費者難作出合適選擇。
籠養蛋染沙門氏菌 機會高33倍
動物權益組織Equitas表示,有超市發售的數款雞蛋來自籠養母雞,組織發放短片展示這些母雞終生養殖於擁擠骯髒及沾滿糞便的「籠屋」內,加上野鳥從上空飛過,恐增加傳播禽流感及沙門氏菌的風險。據歐洲食品安全局2007年一項研究顯示,籠養雞蛋感染沙門氏菌的機率比非籠養雞蛋高33倍。
本地社企槓桿(Lever Foundation)本周發布的市場調查顯示,亞洲逾50間超市及企業,包括Tesco及家樂福已陸續承諾淘汰籠養雞蛋,但有機構雖曾向非牟利組織作出相同承諾,惟並未履行。
在層架式雞籠內飼養雞隻是目前最常見的養殖方法,但殘忍之餘亦增傳染疾病風險,故歐盟在2012年已立法禁止這類做法。這並非代表當地只有走地雞才是合法,因當地不少農夫在法例實施後為雞隻提供較大的籠子,及其他設備包括棲息空間。
本港市面上的雞蛋大多在盒上有標籤原產地等資訊,但一般不會列出生產模式是否籠養。槓桿前年抽查8間超市出售的新鮮雞蛋,發現只有1成(13款)有列明為「放養雞蛋」,其餘並未註明是否籠養雞蛋。
澳洲政府立法 促標雞蛋來源
澳洲坎培拉政府則已立法要求商家清楚展示雞蛋屬於籠養、穀倉養(barn)或散養(free range),讓消費者在購物時有知情權。當地出售的雞蛋若要符合散養標籤,則農場內每公頃不得超過1萬隻雞,政府更建議飼養密度(stocking density)不得超過每公頃1,500隻雞。消費者的力量有助促使企業改善做法,麥當勞在2015年承諾在10年內全面淘汰籠養雞蛋、改用非籠養雞蛋,截至去年已離目標接近33%,有分析指這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來自消費者壓力,因研究屢指年輕消費者高度重視動物福祉及養殖方式。
港府即使無意參考外國禁售籠養雞蛋,亦應改善標籤制度,還消費者選擇權,才能促進企業改善現有做法,保障食物安全。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
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多種維他命、鐵、磷、鈣、葉黃素及玉米黃素,每天食一隻全蛋對一般人的血膽固醇並無多大的影響。但要食得安心又放心,妥善保存雞蛋是十分重要,重點如下:
- 弄濕蛋殼可能有利微生物進入蛋內,故不需清洗有殼雞蛋;但雞蛋若遭禽鳥糞便污染,可用水清洗(如有需要,可用家居洗滌劑輔助清洗)。清洗後,應立刻把雞蛋烹煮。
- 雞蛋在排出過程中和接觸環境後會接觸到細菌,故在有殼雞蛋的表面找到細菌不足為奇。
- 細菌數量多並不代表食物含有致病菌
- 向信譽良好的可靠供應商購買雞蛋,遵照雞蛋包裝/標籤上的食用日期和貯存溫度
- 避免進食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雞蛋和蛋類製品,尤其是長者、嬰兒和孕婦。雞蛋應徹底煮熟至蛋黃和蛋白完全凝固
食用安全建議來自食物安全中心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