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分享

健康食品癡迷症 過度戒口 皮膚營養失衡

每個人都仿似有一張戒口清單,最多人戒的不離:牛肉、海鮮易敏感、牛奶致腹瀉、雞有激素……但當中幾多是人云亦云,人戒你又戒?

註冊營養師指出,過度戒口有可能令身體及營養失衡,更要小心墮入健康食品癡迷症的飲食失調裏。

何謂過度戒口,英國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指並無一條清晰界綫或定義,但當發覺自己愈來愈多食物不吃或不敢吃,有偏吃狀態便要反省,這樣的飲食模式有否影響了健康和情緒。

她直言,香港人很喜歡戒口,來自不同年齡層,目的各異。「戒口原因人言人殊,如皮膚敏感的,海鮮、牛肉統統不吃,到頭來其實皮膚敏感未必與食物有關,或可與基因、家居塵蟎、免疫系統或壓力情緒有關,不是單靠飲食便可控制到。」

孕婦勿過度戒口

孕婦要戒口已是定律,牛奶、海產、牛肉、雞蛋和花生被視為5大食物致敏源。「一些媽媽以為懷孕期戒口,可預防生下的BB沒有食物敏感或濕疹問題,當然事實未必如此,而醫學界亦呼籲孕婦勿過度戒口,研究指懷孕期間戒口無助預防寶寶患上過敏症。除非孕婦自身有食物敏感問題,否則毋須要刻意去戒。」

癌症病人也是戒口常客,潘仕寶說病人最怕食物會「發」及「毒」。西方醫學反提倡癌症病人要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預防肌肉流失及促進傷口痊癒。「常被視作戒口的牛奶、海產、牛肉、家禽和雞蛋,都是高蛋白質食物,如過分戒掉以上食物,或出現蛋白質攝取不足情況。有癌症病人手術後過分戒口,體重一直消瘦,處於營養不良狀態,傷口又怎會癒合得好?」

飲食In 和 Out

至於為減磅,戒口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,有不同派別減肥法,潘仕寶列舉:有整天只吃蘋果而甚麼也不吃的、連續數天飲果汁的、西柚減肥法、咖啡減肥法……「在臨床減肥上,營養學只着重:In和Out,舉例如低澱粉質,除米飯外,薯片、蛋糕、餅乾、珍珠奶茶、甜味飲品統統不能入口,過一段時間總能瘦下來。」肥胖多因饞嘴愛吃零食、高脂高糖食物所致,減少零食一環,已能減少一定程度的卡路里攝取量。

她說,有過度戒口人士,患上健康食品癡迷症(Orthorexia Nervosa),是一種新型的飲食失調症,指過度沉迷於健康食物和營養,患者與日俱增,愛靚的女士更屬高危群。如果症狀嚴重,會令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的迹象,如脫髮、月經失調或出現皮膚問題等。心理上亦出現社交障礙,自我隔離,對食物選擇過度緊張,達致強迫症的地步,導致憂鬱和焦慮。

嚴苛飲食身體差

她曾遇過一個極端戒口個案,當事人為一位50多歲的女士,身高166cm,體重僅41kg,BMI是14.9,她的戒口源起,是因為長期有敏感咳覺得需要戒口,對食物選擇近乎嚴苛,飲食長期缺乏蛋白質,主食是蔬菜為主。當事人亦採取「飯水分離法」,即是飯與水份不能同時進食,兩者必須相隔兩個小時,令飲食變得繁複。

這中年女士亦自知全身幾近無肌肉,坐在凳上無肉承托臀部會覺得痛楚。太瘦亦令她常感疲累、步行及行樓梯覺得辛苦,而健康也發出警號,她已有骨質疏鬆問題。她深感不能長此下去,於是向營養師尋求協助,營養師安排了一個餐單,增加卡路里及蛋白質攝取量,體重才漸漸回升,整個人也感覺精神了。

潘仕寶表示若懷疑身體對某些食物產生敏感,必須經過病歷、臨床檢查、敏原測試及確定食物引起過敏症狀後才能確認,而非道聽塗說而自行戒口。

近年愈多人戒吃生果

她發覺近年愈多人戒吃生果,原因是懼怕內裏的果糖,認為無糖尿病都怕因吃了生果而衍生糖尿病。她解說:「生果是健康之選,纖維和營養素豐富,例如一個橙的維他命C,有防皺功能,促進膠原蛋白的製造,缺乏了易出皺紋。生果富含的抗氧化、抗炎營養素,能減低紫外綫對皮膚的傷害,抑制黑色素形成。」

作者:周美好

責任編輯:周美好、李越樺
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

看似老生常談的說法 - 飲食均衡、勤做運動、多休息來維持身體健康,但不少人卻未能做到。他們誤以為一些極端手法便能在健康上走捷徑。雖知道慢性疾病是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,要治療疾病則一定要長期努力注意生活習慣才能控制得好。共勉之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