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兒童發展]言語治療師看小朋友社交發展

疫情下久留在家,對小朋友的語言和社交發展都有影響。80後新手媽媽Ana是言語治療師,擁有10年服務學前兒童的經驗,在女兒Lia出生後便決定當全職媽媽,現時女兒20個月大。她指出,半歲至6歲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,都可透過積木遊戲掌握語言和社交技能。

Ana在FB專頁「言語治療師Lia媽媽與Lia豬豬」分享心得指,在疫情下減少與人,尤其是與非家庭成員的接觸,對小朋友的語言和社交發展影響好大。語言最主要劃分為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,包括邏輯思考。社交方面,則是怎樣與人相處和溝通,包括在社交中運用語言。「社交和語言運用都可透過日常生活與他人的接觸中不停練習,例如小朋友跌倒,另一小朋友走過去氹他,其他小朋友見到就會知道這會令人覺得舒服。疫情下,小朋友無得返學、去公園,即使家長會帶小朋友出街,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,缺乏社交元素。」

她又指出,人的腦部從出生到3歲期間,是吸收和學習速度最快的時間,3至6歲階段已相對慢下來,而到6歲打後學習能力更會相差好遠,尤其語言能力。所以0至6歲是小朋友學語言的黃金時期,家長應與小朋友溝通更多,並誘導他們進行邏輯思考。「若家長觀察到小朋友有語言問題,應及早找言語治療師做詳細評估,因為愈早介入,對他們的語言發展愈有幫助。」

她建議家長除了可從繪本入手,幫助小朋友發展和加強語言、社交能力,日常小遊戲亦相當重要,小朋友每天應最少玩1小時遊戲。玩具方面,她建議家長可選擇更能發揮創意的開放式玩具,例如積木,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玩法和適用種類。

半歲至1歲

玩法:家長先捏摸和拋擲積木,然後引導孩子做出同樣動作,過程中家長可多重複講單詞如「玩積木」、「嘩,拋得好遠喎」,以及玩聲音(Vocal Play),發出「嗚嘩」之類的聲音。

適用積木:可選較軟身和品質較好的積木;另外視乎幼兒的手部肌肉發展,做到抓握動作、5隻手指一齊活動時,可選較大塊的積木。

很多家長以為這個年齡層的小朋友不懂玩遊戲,但原來嬰幼兒半歲起便會透過模仿視覺物,例如人的表情、動作,從而學習社交技巧。而模仿這個動作,亦是準備孩子往後模仿更為抽象的聲音,從而學習語言的重要先決條件。1歲前牙牙學語階段,幼兒主要探索自己的口腔肌肉發出不同聲音,簡單而誇張的聲音帶來語言刺激,激發他們模仿的意慾。1歲後幼兒就會開始講到有意義的單字如爸爸、媽媽。

1歲至2歲

玩法:家長訂立規則,雙方輸流疊高積木,砌好若干數量後,數一二三才讓孩子推倒積木;過程中父母多和孩子說短語,例如「爸爸砌紅色積木」、「媽媽擺大積木」等。

適用積木:容易推倒的木積木;另外因應他們開始練習手部力量,可選比較大塊的積木如Mega Bloks。

這個年齡層的小朋友專注在肌肉發展,喜歡運用身體做動作,探索過程中追求感官刺激,愈具破壞性愈滿足,例如推倒積木並發出聲響。有家長會禁止小朋友推倒東西,但Ana指出,在安全環境下應讓孩子盡情探索,遏抑反而會阻礙其發展,並得來反效果。若感官刺激未獲滿足,小朋友或會變本加厲,推倒家裏的東西,又或將這個階段的需要延長至兩歲以後,亦即往後亦會經常出現推倒東西的情況。家長需要滿足小朋友心理和體能發展需要,才可令這個行為慢慢消失。

1歲至2歲是小朋友語言發展最快速的階段,到兩歲時已經能夠理至少100個詞彙、說到50個詞彙並開始講短句,例如「我要玩車車」。而孩子亦已有能力分辨積木的大細、形狀和顏色,父母不妨多講概念詞語如「將紅色積木疊高」,讓他們知道分類的概念。另外社交技能方面,制定規則亦有助小朋友將來與人相處時懂得排隊和遵守規則。

2歲至3歲

玩法:彷砌積木,難度較低可以實物彷砌,掌握後可提升難度,由家長拍攝砌好的積木,讓孩子看着相片彷砌。

適用積木:可玩磁性積木(Magnetic Tile)或Lego幼兒系列Duplo。

過程中小朋友或會遇到困難,家長可教導小朋友如何解決,引導觀察和邏輯思考,例如看看黃色積木旁邊的是甚麼顏色,這有助小朋友提升觀察能力、自行解決困難的能力和溝通技巧。Ana建議家長在過程中可嘗試講更多概念擴張句子,例如「爸爸疊黃色積木,將正方形積木擺在長方形積木上面」。另外,對住相片彷砌可訓練小朋友的空間感,讓小朋友準備之後學寫字。

3歲至4歲

玩法:障礙遊戲,家長與孩子中間隔着紙板,家長可為孩子發出指令怎樣砌,雙方砌好後再對比是否一樣。若由孩子發出指示,可嘗試比較簡單的形狀。

適用積木:可玩成人呎吋Lego。

這個年齡層的小朋友,語言發展已去到有能力說較長篇的話,懂得使用連接詞如首先、跟住、因為、所以等,因此家長的指示亦可相應加長。積木數量則根據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專注力而定,Ana指,3歲小朋友約可玩到15分鐘遊戲。

4歲至6歲

玩法:以積木砌出情境,並創作故事。家長可在旁輔助,引導故事發展。

適用積木:可玩成人呎吋Lego。

這個年齡層的小朋友玩積木已經可以玩得好純熟。他們最初所創作的故事比較簡單,只有時間、人物和地點,後來漸漸可講述事情起因、經過發展、結果和人物感受。Ana指,家長在輔助講故事時要有結構,可跟隨故事文法,包括背景、時間、人物、地點、起因、經過、結果和感受這些重要元素去幫助小朋友發展敘事技巧。

社交方面,雙方可扮演角色和對話,而角色亦會在不同處境中遇上難題,過程中小朋友可發展解決困難的能力。

作者:陸明敏

責任編輯:李越樺
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

一個健康的生長,除了要看小朋友的體重、身高的生長是否跟成長曲線圖生長外,我們還要著重小朋友的心、社、靈發展。今次不妨睇睇言語治療師的建議,看看小朋友的發展狀況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