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新聞分享] 中醫教冬日護膚 按體質配合湯水滋潤養陰

 


冬日寒風吹,又是勤力護膚時。保護肌膚免爆坼龜裂,除了要常塗適合的護膚品外,中醫角度亦要滋潤內在,如註冊中醫譚莉英所言,五臟六腑若有陰虛情況,就算外在如何護膚保養都事倍功半。因此,她說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,日常再配以適當的湯水養陰,再加上穴位按摩,護膚效果相得益彰。

譚莉英醫師解釋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,位於人體的表面,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第一道防綫。乾燥的氣候容易使人體皮膚的屏障功能、吸收功能和感覺功能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,從而出現粗糙、乾燥、脫屑等一系列的皮膚問題。

津液的重要性

「皮膚問題在中醫裏是缺少了津液,它的作用主要是透過水份媒介,支援氣與血發揮功能。其中支援氣發揮功能的作用,稱為滋潤作用,支援血發揮功能的作用,稱為濡養作用。」

她續道:「滋潤作用是指津液循環在皮膚與黏膜等身體表層,帶給身體表層滋潤,並多以汗形態出現,將多餘的熱及舊廢物排出體外,這是津液中的津的作用;此時津會與氣一起透過宣散循環在身體表層,進而達到此作用。而濡養作用則由當中的液作用,把循環在體內深層與組織體的液,將養份送到各臟腑及器官裏,並成為關節內的潤滑液,以維持關節順暢活動的作用,並發揮一部分血的功能,有助於在身體內循環。」

因此,她解釋了為何我們已經常飲水,但總覺得補水不足,出現嘴唇乾裂、皮膚乾燥等問題。「大部分都是出現陰虛情況,可簡單地因應各種不同臟腑的陰虛,再配以合適的中藥和食材煲成的湯水來滋潤一下。」

不同陰虛的湯水

1. 腎陰虛:中醫角度意指看不見的腎氣,即是腎氣虛弱。腎陰虛的常見特徵,包括口乾舌燥、臉色暗啞、失眠多夢、心情煩燥、腰痠膝軟、手足心熱、耳鳴頭暈等。

材料:黑芝麻1湯匙、南棗5粒、白米兩湯匙、水兩碗。

做法:先把黑芝麻炒香,南棗切細粒放入與白米同煮變粥。

功效:黑芝麻和南棗俱有滋補肝腎、潤養五臟之效。

2. 肺陰虛:表現為口乾舌燥、咳嗽無痰、午後潮熱、五心煩熱、盜汗等。

材料:白米100克、燕窩50克。

做法:先把燕窩用清水浸泡1小時,然後隔水燉30分鐘,備用。米煲至半稠狀態,後加入已預先燉好的燕窩,加鹽或冰糖調味皆可。

功效:燕窩有滋陰調中、補肺養陰、補血養胃、美容護膚等效用。

3. 心陰虛:心臟主管血脈正常運行和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,它離不開陰液的濡養。如果心陰不足,使心臟失去所養,必會導致虛火內動而擾亂心神。

材料:豆腐1份、蜆8隻(中型)、蝦5隻、小墨魚4隻、中號番茄兩個、生薑3片、海鹽適量。

做法:將番茄切粗件,鍋內放入適量清水,把豆腐、番茄和生薑片一同滾起,然後加入已清洗乾淨的海鮮,再次滾起後,加入適量海鹽調味便可。

功效:蜆肉和墨魚具有滋養心陰的作用,同時各種海鮮均有高蛋白質,提高免疫力。尤其是蜆能促進血液和水份新陳代謝,能軟化和保護血管,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。

4. 脾陰虛:食慾不振、胃部隱痛、口乾而渴、大便乾結、舌紅少津等,常會胃痛或便秘等。

材料:麥冬、玉竹、淮山各20克、花旗參10克、瘦肉100克。

做法:將麥冬、玉竹、淮山及瘦肉先煲1小時,再後下花旗參煲30分鐘,下鹽調味。

功效:花旗參、麥冬和玉竹皆養陰生津,潤肺清心,花旗參同時具清熱降火的功效。

5. 肝陰虛:就是體內陰液不足,從而出現了「陰虛生內熱」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肝火盛」,常出現煩躁、情緒不穩、口乾苦澀、眼矇眼乾、胸口和脅(指側胸部)可能有疼痛感。

材料:雪梨1個(切件去芯、去核)、紅棗5粒、百合20克、浸發好雪耳20克、冰糖適量、水1.5碗。

做法:把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燉盅內,燉4小時

功效:以上材料皆清潤養肝陰,紅棗則補肝血虛。

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要使皮膚有彈性,好多人都會諗住食多啲豬軟骨、豬手、花膠、甚至營養補充品來吸收膠原蛋白;但這些食物多是高脂肪食物,在身體可以製造膠原蛋白前,可能已經引致心血管阻塞。其實在營養學角度,要使身體有效製造膠原蛋白,除了要有適量的低脂優質蛋白質食物,如去皮雞肉、梅頭、魚肉、蛋、豆腐外,還需要進食含豐富維生素C 的食物,如奇異果、橙、哈密瓜、木瓜、青椒、番茄,才能成事。否則身體只會當成得到額外的蛋白質。

最後,要使皮膚郁彈性,水分必不可少,每天要最少6-8杯水(需按體重及流失量而定)。

留言